哺乳 公益 裝潢 劉謙 小S 

台灣竹筍產銷管理技術資料彙集台灣竹筍產銷管理技術資料彙集<a href="http://home.pchome.com.tw/education/ingchieh/">【文集累積超過100萬字,32萬以上到訪人次總點閱數】【台灣美學之島】YingChieh 大地球人診療站首頁</a><a href="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1234">【引爆流行的產業展銷活動企劃之道】</a><a href="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1483">【政黨惡鬥已為台灣洪水猛獸】</a><a href="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610">開車開【雙B】,吃葡萄吃【布農TOYOkA】</a><a href="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610">【又獲獎了 一個黑馬產銷班的成長】</a><a href="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1439">【喊水嘜ㄝ僵凍 】- 信服之決策、執行力修煉</a><a href="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1516">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嘉年華會(好康大放送)!!</a> 日前於南投地區參與農作物天然災害救助的勘災作業,很多筍農為爭取一些許災害救助金而面紅耳赤,但發現這大多數種了一輩子竹筍的筍農們,是傳承老輩親人的耕作經驗,不只欠缺完整竹筍產銷管理技術資料做為經營發展之參考,手頭上竟連一份產銷技術參考資料都沒有。 經促膝深度匯談後,部分筍農改變其只著眼於爭取災害救助金觀念,轉而產生強烈產銷技能資訊的需求。 為因應筍農需求,弟花了一些時間彙集竹筍各學門專家研究報告、推廣資料,完成此「台灣竹筍產銷管理技術資料彙集」僅供台灣筍農參考運用,希望以此能對筍農發展筍業維持生計有所助益是幸。 台灣竹筍產銷管理技術資料彙集 行政院農委會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黃穎捷 編集20051121 前言 竹子是東方特產,也是亞洲季節風帶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高等植物依其生長型態有草本、木本之分,而竹子自成一類。性喜溫濕且忘寒旱;它也不同於一般植物。高等植物依其生長型態靠開花結果延續生命,而它是以分芽方式繁殖;一旦開花,可是一場浩劫,因為同種類的竹子將一起開花,相繼死亡。其中麻竹係禾本科慈竹屬,常綠喬木。原產於中國廣東、福建二省。幹大,莖高達二十餘公尺,徑三十公分許。葉大,互生,披針形,長可達三十公分。自三、四月至八、九月連續生筍。籜帶黃綠色,密生暗紫色細毛。人皮膚觸及細毛,會引起腫癢。 麻竹、綠竹適宜種植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砂質壤土或壤質砂土之土壤,本省各地均有零星栽培,其生產期為4月至9月,而本省6月至8月為颱風季節,竹筍因生長於地下,根莖堅實,颱風災害較少,若水分足營養夠時,產量高,雖然隨著時代變遷及科技之進步,竹材之用途逐漸被化學製品所取代,但竹筍因價格良好,所以仍不失為農家之經濟作物。 開春後竹農之竹園作業做得是否完善,可影響當年筍的產量與品質。竹筍生產栽培,在有人工灌溉條件的筍園可進行產期調節,而無灌溉條件的筍園僅靠雨水濕潤土壤,所以採收期也隨氣候條件而異。 麻竹與綠竹習性欉生,其新筍來自母竹地下走莖萌發成筍,而新筍的基桿較母竹的位置高,所以竹欉年年增高,基根裸露,需要加以管理。 國曆三至五月出產的叫春筍,以孟宗竹、桂竹為主;六至十月生產的叫夏秋筍,以麻竹、綠竹筍為主;冬天上市的稱冬筍,僅孟宗竹有生產。其中尤以綠竹筍因纖維細嫩,味道清甜,為國人所喜愛。 台灣栽培60(品)種竹類竹子面積10萬公頃,較具有經濟價值的主要竹種包括桂竹、孟宗竹、麻竹、綠竹、烏腳綠竹、巨竹等。國曆三至五月出產的叫春筍,以孟宗竹、桂竹為主;六至十月生產的叫夏秋筍,以麻竹、綠竹筍為主;冬天上市的稱冬筍,僅孟宗竹有生產。竹筍罐頭和筍乾的輸出,金額年計台幣754,664,000元。 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是綠竹的變種,出筍比綠竹早1個月。)等慈竹屬類叢生竹,性喜溫熱多濕,在30°~35°c時,生長特別繁茂、所以在高溫的夏季裡,雨量充沛時,開始大量發筍,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旱季,麻竹和綠竹,逐漸停止發筍。土壤質地包括:砂壤土、砂質粘壤土、甚至粘壤土,均可生長,但以砂壤土最適宜。土壤PH4.5~7.7均適宜,其抗風力較弱,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植。強勁季節風和颱風都會損傷竹葉,折斷竹桿、強風甚至將整叢吹倒。 竹筍品種 種類 產地 類別 特性  用途 桂竹 台灣原生 散生竹  產量最多, 材質堅韌彈性佳為編織的上等材料。  筍可食, 竹材可製圓管傢俱及供編織亦可造紙, 籜可包粽子及作斗笠. 孟宗竹  大陸引進  散生竹  散生竹中較大的一種, 表皮堅硬易劈裂, 約1750年引進  為食用的冬筍春筍, 竹可供竹雕、編織及建築等. 刺竹 台灣原生 叢生竹  每節有1-3銳刺,表面粗糙堅韌耐磨, 竹稈密集叢生。  早期植於外圍為防禦性, 故有相關之老地名, 竹供製耐用的農具。 綠竹 台灣原生 叢生竹  全省普遍栽植供採筍用。  其筍味美, 主為食用,筍期長且價高. 烏腳綠竹 台灣特有 叢生竹  產北部低海拔,籜密生黑茸毛 筍可食, 唯產量不豐. 長枝竹  台灣特有 叢生竹  質軟易劈,表皮色差,易遭蟲蛀 供編織,須去皮, 可製果籠、米篩等 麻竹 台灣原生 叢生竹  為台灣竹類中最大者, 節硬不易劈裂,甜份高, 易遭蟲蛀。  筍可製筍乾.桶筍, 竹供建築架橋, 竹筏等大型用具, 葉用來包粽子. 八芝蘭竹 台灣特有 叢生竹  最初採自士林,故名,稈細節間長. 主供圍籬防風用, 台語名*冇咸仔*. 包籜矢竹 台灣原生 叢生竹  又名*箭竹*,陽明山廣分布,稈纖細  稈用來編織, 箭竹筍味美可食. (1) 慈竹屬類(叢生竹): 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性喜溫熱多濕,在30°~35°c時,生長特別繁茂、所以在高溫的夏季裡,雨量充沛時,開始大量發筍,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旱季,麻竹和綠竹,逐漸停止發筍。 土壤質地包括:砂壤土、砂質粘壤土、甚至粘壤土,均可生長,但以砂壤土最適宜。土壤PH4.5~7.7均適宜。 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烏腳綠竹是綠竹的變種,出筍比綠竹早1個月。)等叢生竹,抗風力較弱,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植。強勁季節風和颱風都會損傷竹葉,折斷竹桿、強風甚至將整叢吹倒。 (2) 毛竹屬類(散生竹):屬於溫帶植物,喜溫涼多濕,20°~25°c發育特別優良,冬季能耐嚴霜。竹桿堅韌、抗風力也強,但一般以山谷內,蔽風向陽處,生長最佳。 土壤以深淺合適不積水、棕色森林土、帶有細碎石礫的最佳,黃色和赤色土次之。太乾、太濕均不適宜。林地坡度5°~30°,土層深厚而排水優良的最理想,方向以東南或南向較好。 台灣主要產筍的竹類,慈竹屬中有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毛竹屬中有孟宗竹、桂竹。兩屬竹類在風土適應性方面截然不同。  慈竹屬,地下莖縱走,聚集一處叢生,耐熱力強,怕冷,適於高溫多濕地區生育;毛竹屬,地下莖橫走,滿布地面,耐寒力較強,怕熱,宜於溫涼地區生育。兩類竹筍,除有苦味的品種外,均可供食用,鮮嫩多肉、品質均佳。   台灣竹類品種繁多,且食用價值的,有6種其他竹類,均因味苦,無食用價值。現將可供食用的竹筍分述如下: (1)毛竹筍:又叫孟宗竹、江南竹、茅茹竹筍和毛筍,3~5月發春筍,產期不長。每株最大可產2.5公斤以上,最小400公克,平均重1.4公斤左右。外皮有淡黑色的毛密布,筍籜厚而籜舌粗大,新鮮時,肉質稍硬,纖維不多,食味較綠竹筍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用。 (2)冬筍及鞭筍:孟宗竹11~2月在地下形成筍,未出土前挖出叫冬筍。筍形最大1.0公斤,最小0.2公斤,平均重600公克。外皮淡黃色、平滑無毛,籜舌短縮,呈羊角狀,肉質細嫩、食味極佳,耐貯藏,比較珍貴。 孟宗竹春筍過後,盛夏竹鞭上發出伸展的鞭芽,在栽培地斷層土壤出現,多掘出利用,叫做鞭筍。筍形不大,品質和食味比冬筍更佳。台灣極少利用,無此竹筍供應市場。 (3)桂竹筍:4~5月發筍,產期不長。筍形直長,筍重最大約0.6公斤,最小0.2公斤,平均重400公克。外皮光滑無毛,筍籜薄而籜舌長,外皮黑褐斑點,肉質稍硬,纖維不多,品質尚可。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 (4)麻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是盛產期。每株筍大的可達3公斤,最小的0.5公斤,平均重1.75公斤。筍形直立呈圓錐形,外皮無毛,略帶淡綠黃色,筍籜厚而籜舌大,肉質稍粗,纖維也多,食味較綠竹筍略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或罐頭。 (5)綠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6~8月是盛產期。每株筍最大的有1.2公斤、最小0.2公斤,平均重0.7公斤。筍形彎曲呈羊角狀,筍籜薄而籜舌小,肉質細嫩、纖維少、食味佳,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罐頭用。 (6)烏腳綠竹筍:是綠竹的變種,竹的外形較綠竹高大,故筍形也大,但出筍期,比綠竹早約1個月。每株筍最大的可達1.5公斤、最小的有0.5公斤,平均重1.0公斤。筍形直立,呈長圓錐狀,外皮淡綠黑色,有多數黑毛遮蔽,筍籜厚籜舌小,籜的內面紫赤,色澤鮮艷美觀、纖維少、肉質嫩如梨肉,是筍中最優良的品種。台東和花蓮栽培較多,適於市場新鮮供應。 竹筍季已經開始但冒出來的是”竹頭筍”不是大筍?(一)、可能竹園非向陽坡,日照不足與溫度偏低,因此產筍期會較向陽坡慢7天左右。(二)、一般培土高度為至地面第一節竹節下方,約15公分。過高時竹頭上部先長之所謂的”竹頭筍”而非大筍,亦使得盤底部筍芽生產大筍會較慢長出。(三)、清理竹盤時,未能有效完全清除老竹頭,使得有些老竹頭之筍芽生長出”竹頭筍”。 生產高品質的竹筍,首重竹苗的選擇,種植無病毒的綠竹苗。蟲害常發生於旱季,高密度的族群直接影響竹筍的產量與品質,防治上除徹底地執行田間衛生工作外,整枝留母莖期為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機,採行共同防治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產筍期間避免施藥,如必需施藥請嚴守安全採收期。種植無病毒竹苗、配合適宜的竹欉管理、肥料使用及產期調節是綠竹栽培成功的要訣。 栽植: 二月上旬至四月上旬為栽植時期,尤以清明節前春雨其最為理想。栽植穴應比根系範圍略大,穴底應堆肥 10至 20公斤,並和土壤混合,上面再覆蓋 5至 10公分的表層土。覆蓋土壤時要保持透氣、通風、以竹苗不動搖為原則,覆土後即灌水,竹稈最上節間也要加滿水,並用雜草或麻布包、塑膠袋包紮,可提高成活率。 竹苗定植 竹類皆採無性繁殖,在春季未發芽前行之。慈竹屬中的麻竹、綠竹、烏腳 綠竹等,地下莖短縮,叢集一堆,宜用分株和插枝繁殖。分株繁殖,選擇前年的新竹,胸高直徑3公分,基部與母株切離,竹桿留長1.5公尺。  插枝也選擇前年的新竹,從基部切斷,切成1.5公尺長的竹桿,中間最少留4節,移插於圃地深60~80公分,株行距麻竹平地5×5公尺,山坡地8×7公尺;綠竹可縮為平地4×4公尺,山坡地6×5公尺。成活率分株的100%,插枝的80~90%。竹類皆採無性繁殖,在春季未發芽前行之, 二月上旬至四月上旬為栽植時期,尤以清明節前春雨其最為理想。 栽植穴應比根系範圍略大,穴底應堆肥 10至 20公斤,並和土壤混合,上面再覆蓋 5至 10公分的表層土。覆蓋土壤時要保持透氣、通風、以竹苗不動搖為原則,覆土後即灌水,竹稈最上節間也要加滿水,並用雜草或麻布包、塑膠袋包紮,可提高成活率。 毛竹屬中的孟宗竹、桂竹、地下莖圓形,延伸滿布地面,且地下莖節密生,節上叢生鬚根。擇前年的新竹、植株不要太粗,小株容易成活,切去頂部,留枝椏3、4層,連土把地下莖挖起,留長60~80公分,莖上有1~2筍芽的更佳,移植到栽培地。 如果想在短期內成林可密植,株行距4×4公尺,否則株行距可闊大到12×12公尺,密植每10公畝需竹苗30株,一般栽培僅需7株。因毛竹屬竹鞭橫走,如土壤疏鬆肥沃,延生能力極強,數年內如不多採鮮筍,任其漫延,1株母竹,3年內竹鞭可延伸6公尺以後,可滿園成林。 分株繁殖時,種植要深淺合適,覆土壓緊,土壤乾濕適度,不要使竹桿風吹搖動,成活率可達100%。竹鞭上所留筍芽不受傷,當年可發小筍成竹,不可砍除,次年發筍就大,竹桿也年年加粗。 分株苗是選擇去年竹筍長成的植株,竹莖留長約1.5公尺,從基部與母株切離。另於雨季來臨時以土或水草包裹於竹竿節上,待其長根後,截取得高壓苗。 每公頃約需竹苗300至500株。剛種時,為節省空間,可縮短行株距,每公頃400~500株,俟生產2~3年後,視竹欉間距之大小,予以挖除或調整竹欉之竹株數,欉與欉間不要太接近為原則,以免影響產量及操作空間。 綠竹定植時間在清明節前後,種植時,挖深約25~30公分植穴後灌水,再將竹苗傾斜放入穴中,覆土1/2後,將竹苗上下攪動,使泥漿與竹苗基部密合,然後覆土壓緊,並定時灌水,以提高竹苗成活率。無病毒之健康竹苗,不要混植於舊竹園中,以免被病毒感染。 幼苗期的管理: 竹苗定植成活後,不久節芽即開始抽出生長。分株苗通常保有4節,約至6月新的葉片展開,視新葉之色澤而於週邊撒施少許氮肥。隨後原母株之週邊長出新的植株約30公分時將它剔除,然後培土,並將母株近地面兩節之竹梢鏟除以利新筍生長空間。長出之新筍因較小無商品價值,可棄之或加工食用。至10月底或11月初得選留新母莖,於適當的位置在原母株之週邊選留三株,翌年春進行除草、施肥及培土等工作,以利產筍。 母竹選留管理: 留母莖時期: 每叢產量則以寒露(10月8日)留母莖處理表現最佳,而每欉竹筍之留母莖數目,無論是麻竹、綠竹、烏腳綠竹、荖濃巨竹等,其產量均隨著母莖數目的增加而提高,但留4支或6支其差異不顯著;留母莖過程中麻竹、荖濃巨竹、烏腳綠竹由二年生母莖所生竹筍較多,故應多留。綠竹留母莖時期及母莖大小對植株生長與竹筍產量之影響,不同母莖大小試驗採小於5 cm、5–8 cm及8 cm以上三種母莖為試驗處理,以稈徑小於5 cm之母莖處理,其單筍重與每叢產量,均較其他處理為佳。而竹筍有無苦味之品質方面留母莖數之多寡並無顯著之差異。 而覆蓋措施可影響品質及產量,目前一般筍農大部份使用蔗葉當作覆蓋材料,非織布(P-712及K-711)覆蓋者最差,苦味甚重,不宜使用,其他如稻草、稻殼、PE布、PVC布則與蔗葉一樣可使用於竹筍生產上。 一般都在冬季進行竹叢整理時,開始留下一年生的生產竹筍所需之母莖 ,並且把多餘三年生以上的老母莖砍除。通常三年生的母莖所生竹筍較多,所以會多留三年母莖和二年生的。但留下的母莖為二年及三年生的總數量不要超過五支,因為數量太多會消耗土壤養分,而且竹叢會迅速的擴大,使竹園通風不良,管理及採收不易,也容易有病蟲害。 母竹選留時竹欉不宜太大,每一欉的株數不要太多,否則空間太窄,管理不便,且通風不良,日照不佳、病蟲害較易孳生。母莖(竹)的選留非常重要,足以影響產量及品質。母莖年年要更新,如何選留新母莖,應留幾支較適當,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竹筍的生產期通常是從清明節前後開始,如管理得當,可一直採收到白露(國曆九月七日或八日)時結束。但如遇到下雨,雨水充足時,還會再繼續產筍。白露以後長出的竹筍,由於氣溫逐漸轉涼,筍味淡,品質不好,通常已無採收價值而留著供翌年做為母竹用。 竹筍採收後,在10~11月進行竹欉的整理,並選留母莖而砍除多餘的老母莖。母莖到底留多少支最為適當,根據試驗結果顯示,每欉留母莖數以三年生的2~3支,二年生的4~5支,其合格品以上之竹筍產量最高。 母莖留太多,會延後產筍,短期內產筍量較高,筍體也大,但產筍期間短且逢盛產期,價格較低,竹欉也因植株多而通風不良,且消耗土壤養分,不利於管理及採收作業。如母莖留得太少,產筍期會提早,初期筍價較高,筍體較小但產筍期間較長,每次採筍量較低。留新母莖的位置也會影響筍的產量,新母莖應選在原母莖外側約30公分處,且其節芽以面向竹欉之左右兩側為佳,如此竹欉的空間較大,有利於日照和空氣流暢。新母莖選定後,太靠近新母莖或不要的老株應予砍除。 通常四年生以上的老竹吸收養分的能力逐漸衰退,產筍力也漸減低,因此應予以鏟除,即於根部與莖基部或於地下5~10公分處予以砍斷,砍斷處如離地面太淺,竹欉增高,會生長許多細小枝條,造成管理上的困擾。在砍除老竹挖土之際,順便將老根斷除,以利長出新根,有益於養分吸收,增加產筍量。 一般在白露後結束,如雨水仍充分,採筍期可延長,長出的新筍在適當的位置,應選留母竹,於隔年開春前後應予以整理。前年白露前後長出的筍通稱三年生母竹,去年白露前後的新筍稱二年生母竹。所謂三年生的母竹是指前年白露前後長出的竹筍,其實未滿二年,而二年生的是去年白露後所選留的,其實未滿一年。 最適留母竹(莖)數,據試驗結果,每欉麻竹留三年生2~3株,二年生4~5株,可獲最高竹筍生產量。也就是說1株三年生母竹培養2~3株二年生母竹,再由二年母竹來生產新筍。綠竹依習性每欉留三年生的2株,二年生的4株,也就是1:2 的方式,竹筍產量最高。如果是1:1 方式,則可提早產期。 每根選留母竹生長空間要均勻分配,不可密集,以供新筍均衡發展;原則上較低窪處留為母竹位置,以減緩竹欉持續增高,並方便培土作業。除選留之母竹外,其餘的老竹或多餘植株應全數疏砍,以促進生長環境之日照與通風,植株砍除的深度為地下 5~10公分處。 整理竹欉: 挖竹腳、砍老竹、施基肥、培土整套工作,是春耕最重要的作業。本作業在有灌溉條件的平地竹園,可以在12月間進行,以提早產期。靠雨水灌溉的坡地竹園,通常在梅雨季節土壤濕潤期間開始作業,通常在3~4月間進行。 挖竹腳: 是將老竹頭及其根群挖開,以利新筍發育及採筍作業。 施基肥: 行環狀開溝,每欉施用有機肥30公斤,化肥用台肥複合肥料1號2公斤,然後覆土。待採筍期再進行追肥(詳如下述整體施肥管理)。 培土: 因竹欉年年增高,基桿裸露,易遭強風吹倒,培土可以扺抗風害,並保持土壤水份及溫度;而且保持新筍白嫩,比用任何覆蓋材料為佳。培土的高度以不超過母竹第一節或半節(綠竹)為準。 給水: 平地筍園約每10天灌溉一次,坡地筍園預做環溝供貯雨水。完成作業後即等待竹筍採收。 覆蓋:竹筍長出地面變為綠色,有苦味,降低品質,竹欉的覆蓋對竹筍的品質影響甚大,綠竹筍在土中生長,如長出地面將受到日光的照射,筍籜變為綠色,而產生苦味影響品質。為防止竹筍變苦,竹欉整理後必須覆蓋,覆蓋物通常是土壤、稻草、甘蔗葉、稻殼及黑色塑膠布等,其中以土壤覆蓋為最好,然因土壤取得不易,且經常以土覆蓋,易使竹欉增高,造成管理上的困擾。稻草等或黑色塑膠布覆蓋,亦有其功效,如採用稻草等覆蓋,其厚度須在30公分以上才能阻隔日光射入,且在搬運及材料來源都有困難,而黑色塑膠布較為輕便且覆蓋後可防止雜草、增高地溫而提早產筍,但會影響採筍等工作。 雜草防治:竹類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剛種植後之生育階段因竹欉間距大,空氣流通,竹園容易滋生雜草,除平常拔除外,亦可於整理竹欉時一併清除,千萬不可用殺草劑除之。鏟除之雜草可於開溝施肥時一同埋入土中。竹園雜草可用銀黑色塑膠布覆蓋,或用割草機清除雜草,如用殺草劑,不得靠近植株或使用滲透性的殺草劑,否則不僅影響品質,也影響產量。 整體施肥管理: 竹筍其食用部位是地下莖的嫩芽,纖維質不宜過粗,因此肥料的使用較偏重氮肥。肥料的使用應依據竹園本身的土壤性質及營養素之含量而定,過多或不足均不宜。一般而言,竹欉整理後,宜間歇灌水及少量施用尿素,約在2月初得施肥培土。施肥時,於竹欉周圍開溝,深約20公分,每欉施用腐熟之有機肥約20~30公斤及台肥一號或台肥5號約1.5~2公斤並添加少許尿素,然後覆土。採筍期間視狀況,每月施用追肥2次,於竹欉外圍之空地上撒施尿素,每公頃約200~300公斤。到7月再重新翻耕一次,即再開溝、施肥及培土等,視生產情形,必要時白露後可再中耕一次。 麻竹筍(臺中場)三要素推薦量(克/欉/年):每公頃以400欉計,施堆肥15-20公噸情況下:樹齡 氮素 磷酐 氧化鉀1年生  500 250 4002年生  2000 500 1500施肥時期及分配率(%):肥料別  冬肥 春肥 夏肥氮肥 50 25 25磷肥 50 25 25鉀肥  50 25 25堆肥 100    施肥時期及方法: 1冬肥每公頃另施堆肥10公噸。 2施肥法可用環施或條施在株旁,開環狀溝, 或以竹欉為中心,開輻射狀溝,施肥後覆土 。孟宗竹﹑桂竹及其他竹筍可參考麻竹筍施 肥量及方法施用。3酸性土壤用矽酸爐渣改良之。 綠竹筍、麻竹筍施肥推薦量及施肥方法 三要素推荐量(公克/叢/年)一年生:氮素500。磷酐250。氧化鉀400。 二年生:氮素1000。磷酐500。氧化鉀1000。 堆肥推荐量:10-20公斤/叢。 施肥時期及方法(公斤/公頃) 每年1-3月間去除三年生以上之老竹,中耕翻土,並每叢施用堆肥10-20公斤、5號複肥1.5公斤,然後培土覆蓋,於4月至8月間施追肥3次,每次每叢施用5號複肥1.5公斤及氯化鉀0.2公斤,視竹叢大小及土壤肥力斟酌調整,若竹園為酸性土壤則於中耕翻土前每叢先施用苦土石灰或蚵殼粉2-3公斤中和土壤酸度。 施肥方法:可環施或條施在株旁,或以竹叢為中心開輻射狀淺溝,施肥於溝內後覆土,開溝時切勿傷及筍莖芽。 除草 新植竹園,行株距寬闊,空氣流通,雜草 最易滋生,年年必須除草3次。第1次在端午節雨季前,第2次在中秋節,第3次在冬至前。每次除草後,酌施少量肥料。慈竹屬要多培土,毛竹屬第1年也要培土,到竹株數量增加,竹園內雜草漸漸減少,除草工作才可以停止。 滿3年後,竹株基部生長充實,發筍多。慈竹屬要高培土,使竹鞭埋於地下,毛竹屬可不培土。3年生的竹園,每10公畝施硫酸錏80公斤、氯化鉀2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1/2混合作冬肥施用,1/2混合作春肥、夏肥施用。廄肥供應充分的地區,冬季可盡量施用,不會妨礙竹株生育。 慈竹屬的麻竹、綠竹應輪施或條施在株旁,先在竹叢四周開環狀溝,或以竹叢為中心開幅射狀溝,施入肥料而後覆土。毛竹屬的孟宗竹、桂竹均用撒施法,將應施肥料,全面撒布在竹園內。  幾項綠竹筍栽培重要管理參考: 一、砍除老竹、培土及除側芽: 綠竹自竹苗栽植後第二年起,每年實施翻土及培土,第三年開始砍伐老齡竹桿,第四年起,則須掘掉老齡竹頭,以免阻礙發筍,均於每年元月至三月間依序進行。先砍除老齡竹桿,其次翻土,翻土時切勿傷及筍芽,土壤翻開後掘掉老齡竹頭,除去竹桿5-6節以下側芽,避免消耗養分及妨礙採筍。完成後施用基肥,然後培土,培土高度約15 cm,以完全覆蓋將長出之竹筍。 二、肥料施用: 肥料分成基肥及追肥施用,基肥於翻土後培土前施用,可使用有機質肥料,每公頃施用20公噸,環施於竹叢四周,可於其上覆竹葉及雜草後培土。追肥於3-8月間分4-6次施用,可使用化學肥料混合;氮、磷酐及氧化鉀比例約為4:1:3,使用台肥43號或5號複合肥料亦可,每欉約2公斤,視土壤肥沃度增減,以少量多施較佳。 三、灌溉: 影響竹筍發育及生產的主要環境因子為溫度及濕度,當溫度足夠時,濕度便成為竹筍發育的限制因子,施設灌溉設備補充水分,可確保竹筍產量及品質。 四、母竹留存: 為維持竹筍產量,竹株須逐年更新,僅保留1-2年生之竹株,以2年生竹株行光合作用,供應1年生母竹產筍。留存母竹時期在白露(9月上旬)後、寒露(10月上旬)前。寒冷或山坡面北地區需較早留存,較溫暖或山坡面南地區於寒露時留存。留母竹時期與栽培管理直接影響竹稈大小及竹筍產量。白露前由於氣溫尚高,竹株生長旺盛,竹稈高大,產筍小而少,白露後寒露前留存者植株較矮,枝條茂密,產筍大且多,不易遭受風害。留存母竹應選竹頭肥大健壯,竹稈大小適中者,每欉留存母竹數約2-4株,連前1年留存的母竹1-2株共約4-6株為宜,視當地坡向、氣候及經營管理而定。由於竹芽互生,竹筍由竹基部兩側長出,母竹配置時應儘量均勻散開,才不致影響竹筍生育及採收工作。 幾項烏?綠竹筍栽培重要管理參考: 一、烏?綠竹筍一般產期為3月下旬至11月下旬,五、六月為第一次高峰的尾期,第二次高峰之初期,竹筍的纖維變硬,生長變慢。 二、由於竹筍發育過程中,生長速度快而生長量大,必須有大量水份和養分供應,才能滿足居間分生組織分裂和伸長、膨大的需要。假使在那時土壤過乾旱,則竹筍出土少而生長慢,同時竹筍的纖維變硬,若已出土的一部份筍因缺水而萎縮死亡。 三、竹筍係食用部位是地下莖的嫩芽,纖維質不宜過粗,因此肥料的使用較偏重氮肥,但需依據竹園本身的土壤性質及營養素之含量而定,過多或不足均不宜。施肥時宜採環狀施肥,肥料不宜碰觸到竹筍或筍芽,否則易造成竹筍肥傷,使得筍籜初期白化和脫水現象。 四、竹園在產筍期間應避免殺草劑之使用,嚴重造成竹子植株死亡,輕者竹筍籜變白和竹筍脫水現象。 筍園使用的刀具消毒: 在筍園使用的刀具,使用前應以2~5﹪漂白水浸5分鐘,消毒感染源,可以預防嵌紋毒素發生,減輕筍丁(木質化)的發生率。漂白水放置作業現場工具房供使用,約10天更新1次。 全面更新竹園作業: 進行全面更新之竹園,於10月之前將老竹全面清除(包括地下殘根),至翌年3~4月定植無病毒竹苗。因竹嵌紋病毒於生體外相當穩定,廢除老株需經過半年,待地下未清除之殘根完全腐爛分解後再定植無病毒竹苗;又竹嵌紋病毒主要靠操作工具傳播,故全面更新後之竹園所使用之耕作工具需新購且獨立使用,不可與其他竹園共用。 分株繁殖的區別: 慈竹屬竹園更新: 麻竹、綠竹、烏腳綠竹的老年竹園,地下根群縱走密接,少發展餘地,生長勢衰退,產筍不多,應逐步加以更新。先把3年生以上的母竹,全部砍去,另用鐵鍬掘起竹株周圍的土壤,成為溝狀,並除去枯老竹根,然後沿溝施入人糞連或堆肥,再用切蒿或腐枯的枯枝、落葉連同培土,混合均勻後,覆蓋20~30公分厚,到翌年仍可恢復生長勢力。 在竹株叢生處,應逐年選優汰劣,酌留生長較細而直立向外的1~2年生小竹,其餘砍去,如此逐年更新,竹園生長勢力,可保持長久不衰。 毛竹屬竹園的更新: 孟宗竹、桂竹栽植10年後,地下莖地下縱橫密布,新根很少伸展餘地,因而生長勢衰退,產筍減少。更新法為將3年生以上的老竹,全部砍去,竹園全面分年帶狀開墾。把所有在地下的枯老竹鞭都挖去,並加入新土和堆肥,促進生長勢的回復。如一次全面開墾也可,這種翻墾工作,較新墾地困難,新舊竹鞭混生一起,挖去舊的而留新的,工作上無法迅速。 點狀開墾法: 新竹園內,找3年生以上已砍伐的老竹殘留的基部,加以挖掘,除去古老的竹鞭,較帶狀或全面開墾省時,但必須年年進行。開墾後在各點施入追肥。 嵌紋病毒竹園全面更新作法: 一、  因為竹嵌紋病毒(BaMV)在綠竹根中僅能殘存六週,因此在秋收竹筍完畢,立即以小怪手全面將所有病株連根拔除燒燬或使根悉數腐爛,讓竹園休耕閒置至隔年春季以杜絕嵌紋病毒、紅銹病或其他病虫害。 二、  立即尋找無病毒新心葉,行高壓條法培育無病毒苗,至秋季長根後移至盆栽並搬移至已清除病株、病根之竹園預栽位置,先行盆栽培養。至春季確定竹園土壤嵌紋病毒、紅銹病(竹蚊)等確定清除,則將盆栽無病毒竹苗(已約半年生苗)正式移植竹園栽種,至該年秋季即可生產品質優良之無嵌紋病毒、紅銹病侵害之竹筍。 無嵌紋病健康竹苗 綠竹筍為本省現有竹類六十餘種中,最適合且品質最好的鮮食竹筍。無病毒綠竹筍在一般栽培下,兩年產量及品質之評估,健康株及病株分別為1,865公斤及957公斤與2,427公斤及1,972公斤。且竹筍品質包括竹筍底徑、筍長、筍重、截切力及固形物,健康株所採的筍均優於病株者。   綠竹筍叢不同竹齡的母莖數目,每叢平均產量方面以留8、10及12支母莖均較留4及6支母莖等處理,在平均產量上有顯著差異,而留8、10及12支母莖間差異則不顯著。每叢平均產量以留4支母莖產量最差(7.4公斤/叢),留10及12支母莖產量相同(12.7公斤/叢)。從筍徑、筍長及單支筍重三方面來分析;處理間對筍形所造成差異不顯著。每叢合格品支數方面,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準。五個處理中留8、10及12支母莖均較留4及6支母莖等處理,在合格品支數上有顯著差異,而留8、10及12支母莖間差異則不顯著(26.3、25.3、26.7支/叢),每叢合格品支數以留4支母莖最少(14.3支/叢)。 無病毒綠竹筍的品質優良,甜度高,產量較一般綠竹筍增加23.1-94.9%。1989年至1992年間 ,利用目測葉片上之嵌紋病徵及Elisa 方法在全省主要綠竹栽培地區調查發病情形。結果普遍綠竹發病株率在24.9~100﹪間,但大溪地區兩次調查均未發現有病株。竹園調查獲得無病毒株經Elisa確定後 ,可於各筍區產銷班建立綠竹無毒苗原種圃生產筍苗,筍苗的生產方法有分生苗、高壓苗及扦插苗,農民通常還是慣用分株苗。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姵盈 的頭像
    陳姵盈

    花車

    陳姵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